时间: 2025-05-02 05:5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30
词汇“枭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一定历史色彩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枭获”进行深入分析。
“枭获”字面意思是指捕获或捉拿,尤其是指捕获那些被视为罪犯或敌对分子的人。其中,“枭”字在这里指的是猛禽,如猫头鹰,常用来比喻凶猛或狡猾的人;“获”则是捕获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枭获”可能用来形容捕获敌军将领或重要罪犯的场景,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更多出现在历史小说或古代文献中。
“枭获”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战争或狩猎中捕获猛兽或敌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捕获敌将或罪犯常常被视为英雄行为,因此“枭获”在某些历史故事或戏剧中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枭获”一词给人以紧张和激动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危险或重要的对抗场景相关联。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增加对古代战争或侦探故事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中,可以使用“枭获”来描绘战场上的紧张和激烈:
铁骑奔腾尘飞扬,
将军策马枭敌将。
想象一幅画面:夜幕下,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枭获敌军首领,四周是战鼓和号角的回响,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枭获”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capture”或“apprehend”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枭获”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丰富了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在描述历史或文学场景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获】
(形声。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获,猎所获也。 、 《易巽》-田获三狐。 、 《诗·秦风·驷賳》-舍拔则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谋于野则获。 、 司马相如《子虚赋》-今日畋乐乎?获多乎?
【组词】
获兽;获兔;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