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3:09
凝视:指长时间地、专注地看,通常带有深思或情感的投入。字面意思是从“凝”(凝结、集中)和“视”(看)两个字组合而来,强调目光的集中和持续。
“凝视”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凝”和“视”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凝”已有凝结、集中的意思,“视”则一直是看的意思。
在东方文化中,凝视有时被赋予深层的象征意义,如凝视星空象征着对宇宙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在西方文化中,凝视可能更多与个人情感和内心活动相关。
凝视往往带有一种深沉、专注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深思、沉思或对某物的极度关注。它也可能引发一种神秘或令人不安的感觉,尤其是当凝视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时。
在个人经历中,凝视可能发生在对某人或某物的深刻关注时,如在艺术展览中凝视一幅画,或在夜晚凝视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
诗歌:
在夜的静谧中,我凝视着星辰,
每一颗光点,都是远方的诗篇。
凝视着,仿佛能触摸到时间的边缘,
在无尽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不同语言中,“凝视”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目光的集中和持续。例如,在英语中,“gaze”和“stare”都可以表示凝视,但“gaze”更多用于正面的、带有情感的凝视,而“stare”则可能带有负面的意味。
通过对“凝视”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动作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运用“凝视”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