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1:25
枭示(xiāo s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罪犯的头颅悬挂示众,以示惩罚和警示。在古代,这是一种严厉的刑罚手段,用以震慑民众,防止犯罪。
枭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枭”指的是一种猛禽,也用来指代斩首后悬挂的头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方式逐渐被废除,枭示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社会,枭示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它不仅是对罪犯的惩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和教育。
枭示一词给人以残酷、严厉的印象,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反感。在现代社会,这种刑罚方式已被普遍认为是不人道的,因此该词汇也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枭示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法律或刑罚制度时,可能会作为参考词汇出现。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学*古代刑罚制度时,可能会提到枭示这一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枭示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权威、惩罚或历史的残酷。例如,在历史小说中,可以通过描述枭示的场景来展现时代的黑暗和人物的命运。
枭示一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刑场的景象,如悬挂的头颅、围观的人群等。在视觉艺术中,可以通过描绘这些场景来表达该词汇的含义。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刑罚方式也有所存在,如欧洲中世纪的公开处决。这些刑罚方式虽然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
枭示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被用作历史研究和文化探讨的对象。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