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3:03
“枭贼”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枭”和“贼”。字面意思上,“枭”通常指猫头鹰,但在古代汉语中也有指凶猛或狡猾的人的含义;“贼”则指偷窃或做坏事的人。因此,“枭贼”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狡猾、阴险、做坏事的人,尤其是那些行为恶劣且难以捉摸的恶人。
在文学作品中,“枭贼”常用来形容反面角色,如小说中的恶霸、奸臣或叛徒。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历史**或人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描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奸贼”强调的是背叛和欺骗,而“恶霸”则更多强调暴力和压迫。
“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最初指猫头鹰,后来引申为凶猛或狡猾的人。“贼”字则较早就有偷窃的含义。两个字结合形成的“枭贼”一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枭贼”一词带有强烈的道德评价色彩,通常用来指代那些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在政治、经济或社会生活中做出不正当行为的人。
提到“枭贼”,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黑暗、阴险和不可信任的形象。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某些社会**或历史人物时,可能会被用来表达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批评和谴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枭贼潜行,暗影中,正义的剑光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身影在阴影中悄悄移动,给人一种阴险和不安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或是远处传来的不祥的鸟鸣。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villain”或“scoundrel”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评价。
“枭贼”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行为特征,还反映了社会对这些行为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