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23:20
有衅可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裂缝可以利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对方有弱点或疏忽的时候,可以趁机采取行动或进行攻击。它强调的是在对手出现破绽时抓住机会,通常带有一定的策略性和时机性。
在文学作品中,有衅可乘 常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或商业竞争中的策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比如在讨论如何抓住对手的错误或疏忽时。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商业策略或法律辩论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尤为频繁。
同义词:趁虚而入、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反义词: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有衅可乘 更强调在对方出现具体问题时的利用,而无懈可击 则强调没有弱点可以被利用。
有衅可乘 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衅”字古已有之,意为裂缝或缝隙,常用于比喻事物的缺陷或弱点。这个成语的形成和使用,反映了古代战争和策略中对时机和弱点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有衅可乘** 体现了兵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在历史上的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中,能否准确判断并利用对手的弱点,往往是胜败的关键。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策略性和机智的,它让人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在思维和表达中,它鼓励人们观察和分析,寻找并利用对手的弱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过类似情况。当对手团队出现沟通不畅时,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利用他们的弱点,最终取得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云变幻间,有衅可乘时,
智者观天下,一隙定乾坤。
在视觉上,有衅可乘 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策略布局,或是棋盘上的精妙一步。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战争电影中的紧张音乐相联系,强调时机的紧迫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xploit the weakness" 或 "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虽然不如有衅可乘 那样具有形象性和策略性,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有衅可乘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注重时机和策略。通过深入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并利用机会的能力。
迨夫黄池之会,有衅可乘,于是一举而败吴。
待至~,然后举事,方不致有负宿心,且可仗义执言,取服天下。
1. 【有】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
3. 【可】
4.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