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3:11
有言在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事先已经说过”,通常用来指在事情发生之前已经明确提出或警告过某些情况或条件。这个词汇强调了预先告知的重要性,以避免后续的误解或争议。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言在先”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有言在先”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它强调了预先告知的行为,这在任何文化和时代都是重要的沟通原则。
在**文化中,“有言在先”体现了对诚信和责任的重视。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预先告知和明确条件被视为维护双方权益的基本原则。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责任感。它提醒我在做出决定或承诺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并明确可能的后果和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有言在先”来确保在团队项目或个人事务中,所有相关方都清楚地了解规则和预期。例如,在组织一次活动时,我会提前说明所有的安排和可能的变化,以避免后续的混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低语中,有言在先,
花开的承诺,不容违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山顶,对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大声呼喊,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有言在先”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预先录制的警告广播,提醒人们注意即将到来的危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 warned you beforehand”或“We made it clear in advance”,这些表达也强调了预先告知的重要性。
“有言在先”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在沟通中明确预期和条件,还体现了对诚信和责任的尊重。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任何形式的交流中,预先告知和明确条件的重要性。
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况且你们已经~,又何得反悔?
1. 【有】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4.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