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2:41
词汇“损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损夺”可以理解为“损害和夺取”,即通过某种行为或手段对某人或某物的利益进行损害,并同时夺取其某些东西。
由于“损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并不常见。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来描述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即通过损害他人来获取利益。
“损夺”由“损”和“夺”两个字组成,“损”意味着损害,“夺”意味着夺取。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损害和夺取的双重行为。
在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中,“损夺”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提到“损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公平、贪婪和权力滥用等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或法律案件中遇到“损夺”这个词,用以描述某些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个人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损夺”用于描述一个反派角色的行为,以此来突出其邪恶和不道德的特质。
由于“损夺”带有负面含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压迫的视觉形象,以及紧张、不安的听觉感受。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损害和夺取的行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损夺”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在特定的讨论和表达中更加精确和专业。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