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03
损伤:指物体或生物体受到的损害或伤害,可以是物理性的,如机械撞击导致的破裂或变形;也可以是生理性的,如疾病或外伤引起的组织功能障碍。
“损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物体受到的破坏。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包括生物体的伤害和心理创伤。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损伤”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在强调个人尊严的文化中,名誉损伤可能被视为极其严重的问题。
“损伤”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损失和破坏。它可能引发对不幸**的回忆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的担忧。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不小心摔伤导致腿部损伤,这次经历让人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在诗歌中,“损伤”可以用来象征心灵的创伤:
心灵的损伤,如深海的暗流, 无声无息,却能吞噬一切光明。
在英语中,“损伤”可以对应为“injury”或“damage”,前者更多用于生物体,后者用于物体。在日语中,“损伤”可以翻译为“損傷”(そんしょう)。
“损伤”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涵盖了从物理伤害到心理创伤的广泛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损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损害和伤害。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