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4:42
词汇“八览”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八览”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八次浏览”或“八方面的观察”。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会用“八览”来表示对某事物进行全面或多次的观察或审视。
由于“八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于描述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或全面的观察。
“八览”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对事物进行多次或全面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文化中,对事物进行“八览”可能象征着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尤为重要。
“八览”可能给人一种严谨和深入的感觉,联想到学者或研究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在个人学习或研究中,我可能会使用“八览”来提醒自己对材料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八览”来表达对自然或生活的深刻观察:
春风拂面,我八览这世间繁华,
每一叶,每一花,皆有其生命之歌。
“八览”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仔细翻阅古籍的场景,或者是在自然中静静观察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全面观察”或“深入研究”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八览”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观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虽然它在现代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语境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览】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览,观也。 、 《战国策·齐策》-而数览。 、 《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 《汉书·扬雄传》-又览累累之昌辞。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君览毕。 、 袁枚《黄生借书说》-故有所鉴辄省记。
【组词】
览观、 览读、 览阅、 览核、 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