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8:54
“不知就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知道事情的内部情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真相、内情或背景一无所知。
在文学作品中,“不知就里”常用于描述人物对复杂情节的无知状态,增加故事的悬念和深度。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或原因的不理解。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代对特定决策或背后复杂因素的无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用性,例如“蒙在鼓里”带有一定的被动和无奈感,而“一无所知”则更为中性。
“不知就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对事物内情无知的标准用语。
在**文化中,“不知就里”常与对权威或专家的盲目信任相对比,强调了信息透明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避免表面化的判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它激发了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促使我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对一个朋友的突然变化感到困惑,后来才知道他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不知就里”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不知就里,星辰为何如此闪烁。”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困惑的人站在迷雾中,试图看清前方的道路。听觉上,可能是背景中低沉的鼓声,象征着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the dark”,意指对某事一无所知。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了对事物内情的不了解。
“不知就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心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
生~,趋近软语,代为卸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1. 【不知就里的成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