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0:29
词汇“正大高明”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富有深意的表达。
综合起来,“正大高明”形容人的品德正直,见识广博,智慧高超,处理事情明智而清晰。
“正大高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正大高明”是对一个人品德和智慧的高度赞扬,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和决策的认可。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光明、正义和智慧的形象。在使用时,可以增强表达的正面效果,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正大高明”来赞美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表达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正大高明照世间,智慧光芒耀人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坐在明亮的大厅中,周围环绕着书籍和智慧的象征物。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庄重、明亮的音乐,如古典交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se and noble”,但“正大高明”更强调智慧和品德的结合,以及处理事情的明智和清晰。
“正大高明”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和智慧的赞扬,也是对正义和光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