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3:30
正大不阿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正、大、不、阿。字面意思是指正直、宏大、不屈服、不迎合。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行为正直无私,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不迎合权势。
在文学作品中,正大不阿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立场,如在历史小说或传记中描述忠臣、义士。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正直或批评某人的不正直。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组可能用来讨论公正和原则的重要性。
同义词:刚正不阿、正直无私、坚贞不屈 反义词:阿谀奉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正大不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正大不阿** 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当正直无私,不随波逐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仍然被用来评价个人或机构的道德品质。
正大不阿 这个词组给人以正直、坚定和崇高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忠臣义士,或是现代社会中的公正法官和无私领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以正大不阿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正大不阿心如镜,
世间万象皆分明。
不随波逐流去,
坚守真理到永恒。
正大不阿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服、庄严的法庭或坚定的眼神。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庄重的音乐或坚定的演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incorruptible" 或 "uncompromising",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坚持原则和不屈服的含义。
正大不阿 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尊严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正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他~形象是多么的伟大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