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35
词汇“正复为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常的事物有时会变得不正常,善良的事物有时会变得邪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变化无常,常态与非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正复为奇”字面意思是指正常的事物或状态突然变得不正常或奇特。它强调了事物状态的不稳定性,以及常态与非常态之间的转换。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描述事物状态的不稳定性。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变化无常的认识,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带来一种对未来的担忧或对变化的期待。它提醒人们要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突然改变计划或情况的**,比如突然的天气变化或人际关系的突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正复为奇,花开花落皆成诗。”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起了波澜,或者一段原本和谐的音乐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unexpected”或“the unpredictable”,但它们没有“正复为奇”这样深刻的哲学意味。
“正复为奇”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状态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适应变化,理解事物的多面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正复为奇,善复为袄。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