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8:44
战史: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战争的历史”,指的是记录和研究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战役、军事行动及其相关**的学科。战史通常包括对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长期影响的分析。
在文学中,战史可能被用来描绘战争的残酷、英雄主义或悲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战史”来指代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战争经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历史学,战史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详细的战术分析、战略规划和历史评价。
同义词:军事史、战争史、战役史 反义词:和平史、非军事史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侧重点不同,例如“军事史”可能更侧重于军事技术和组织,而“战史”则可能更侧重于战争的具体**和人物。
“战史”一词由“战”和“史”两个汉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战”指的是战斗或战争,“史”则是指历史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来专门指代战争的历史记录和研究。
在许多文化中,战史被视为国家身份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的抗日战争历史在国家教育和社会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到“战史”,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英雄、牺牲、悲剧和胜利。这个词可能唤起对过去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战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例如,对二战历史的了解有助于理解现代欧洲的统一进程。
在诗歌中,可以将“战史”融入对战争的哀悼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战史的尘埃中,我们寻找和平的种子,
在英雄的墓碑前,我们誓言不再让血染大地。
观看战争电影或纪录片时,战史的概念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传达,如战场上的爆炸声、士兵的呐喊和战后的宁静。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military history”或法语中的“histoire militaire”,虽然词汇不同,但都指向类似的学科领域。
战史不仅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理解人类冲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战史的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并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上促进和平的建设。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