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2:05
反戈相向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掉转矛头,指向自己人”,通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某人或某团体背叛原来的立场或同伴,转而攻击或反对自己人。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绘戏剧性的转折,如战争中的叛变或政治斗争中的背叛。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突然反目。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它可能指代具体的策略变化或立场转变。
同义词:背叛、倒戈、变节 反义词:忠诚、坚守、支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情感色彩和具体情境上有所不同。例如,“背叛”强调的是对信任的破坏,而“反戈相向”则更侧重于行动上的转变。
“反戈相向”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当士兵掉转矛头攻击自己人时,意味着彻底的背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背叛或立场转变的情境中。
在**文化中,忠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反戈相向”常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背叛同伴或原则的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背叛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信任的破裂和人际关系的崩溃,因此在表达中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或同事在关键时刻反戈相向的情况,这种经历会让人感到震惊和失望,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反戈相向”融入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如:
在信任的海洋中,
一叶反戈的小舟,
悄然转向,
撕裂了平静的夜空。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战争电影中士兵突然掉转枪口的画面,或者政治辩论中某人突然改变立场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突然的沉默,象征着背叛的瞬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coat”或“betray”,它们在意义上与“反戈相向”相似,但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使用上的细微差别。
“反戈相向”是一个富有戏剧性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行动,还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