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3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31:01
词汇“励声”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励”通常与鼓励、激励相关,“声”则指声音或声响。因此,“励声”可以理解为鼓励的声音或激励的声响。
由于“励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励”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鼓励、激励,而“声”字则一直指声音。
在鼓励文化盛行的社会中,“励声”可能更常见,它体现了社会对正面激励的重视。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工作场合听到过老师的鼓励或同事的支持,这些都可以用“励声”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用“励声”来表达一种温暖和鼓励的情感,如:
在寒冷的冬日,
你的励声如阳光般温暖,
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鼓励和激励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励声”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鼓励和激励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情感深度。
1.
【励】
(形声。从力,厉声。本义:勉力,努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勵,勉力也。 、 《书·立政》-用勵相我邦家。 、 《书·皋谟》-庶明励翼。 、 《鬼谷子·决篇》-励于一言。
【组词】
砺翼、 励志、 励节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