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6:49
词汇“沈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从字面上看,“沈”通常与“沉”相通,意味着下沉、沉没或深沉;“璧”则指古代的一种玉器,圆形扁平,中间有孔,常用来象征财富、权力或美德。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沈璧”可能指的是沉入水中的玉璧,或者比喻某种珍贵但被埋没或忽视的事物。
由于“沈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珍贵但被遗忘或忽视的物品或情感。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沈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一个特定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璧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因此“沈璧”可能被用来比喻那些被社会忽视但实则非常珍贵的人或事物。
“沈璧”给人一种深沉、神秘和略带忧伤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被遗忘的历史或未被发掘的宝藏。
由于“沈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沈璧”来描绘一种深邃而神秘的美:
在时光的河流中,沈璧静静躺卧,
它的光芒,只有月光能触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河流中沉没的玉璧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静而神秘的感觉。
由于“沈璧”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沈璧”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蕴含的深沉和神秘感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