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1:52
养济院:养济院是**古代的一种慈善机构,主要用于收养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福利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养济院常常被提及,用以展现社会的仁慈和政府的德政。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养济院一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慈善事业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社会学和慈善学等领域,养济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和慈善文化。
同义词:救济院、福利院、养老院 反义词:无(养济院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养济院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的名称可能是“养济坊”或“养济所”。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济院的功能和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慈善和救助性质始终未变。
文化意义:养济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互助精神。 社会影响**:养济院的存在对稳定社会秩序、减少贫困和疾病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情感反应:养济院一词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联想到社会的善良和政府的责任。 联想:想到养济院,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街巷、慈祥的老人和温暖的火炉。
经历或故事: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养济院,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历史博物馆,每次参观都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关怀。
诗歌:
在古老的街角,养济院静静矗立,
收养着岁月的孤儿,抚慰着时光的伤痕。
每一扇窗,都透出温暖的灯光,
每一颗心,都承载着无尽的慈祥。
视觉联想:想象一座古朴的建筑,门前挂着“养济院”的牌匾,院内老人和孩子们在阳光下悠闲地聊天。 听觉联想:听到“养济院”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或是老人们低沉的谈话声。
比较:在西方,类似的机构可能是修道院或救济院,它们在功能和目的上与养济院相似,但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理解:养济院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古代社会的慈善和福利思想。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养济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3.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