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2:24
奇遇:指意外的、不寻常的、令人惊喜的经历或遭遇。这个词汇通常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暗示着一种超出常规的、可能带来新奇体验或重要变化的情境。
奇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奇”字意味着不寻常、特别,而“遇”字则表示遭遇、遇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超出日常生活的、令人兴奋的经历。
在许多文化中,奇遇被视为成长和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西方文学中,许多英雄的成长故事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奇遇。在**文化中,奇遇也常常与机遇、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机缘巧合”。
奇遇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兴奋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未知的世界、新的可能性以及个人成长的机会。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旅行中迷路,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那次奇遇让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诗歌: 在奇遇的海洋里,我扬帆远航, 每一次风浪,都是命运的篇章。
故事: 在一次偶然的奇遇中,他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籍,这本书籍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揭开了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陌生的森林中探险,周围是奇异的植物和动物,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
听觉:可以是一段轻快的音乐,伴随着探险的脚步声和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
在英语中,“奇遇”可以对应为“adventure”或“serendipity”。在不同的文化中,奇遇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意外和惊喜的元素。
奇遇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描述特殊经历的词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相信每一次奇遇都是成长的机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奇遇这个词能够丰富我的词汇库,让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和分享我的经历。
1.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