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2:13
奇蹇(qí j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奇”和“蹇”。其中,“奇”通常表示不寻常、特别或异常,而“蹇”则指困难、不顺利或跛足。结合起来,“奇蹇”形容的是一种不寻常的困难或命运的坎坷。
在文学作品中,“奇蹇”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命运多舛,经历不平凡的困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人生经历或历史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奇蹇”可以用来分析人物或的特殊困难。
“奇蹇”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特别是在描述人物命运或历史**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书面化的特点,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文化中,“奇蹇”常与命运、天命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人生不可预测性和命运安排的哲学思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
“奇蹇”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复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斗不息的形象,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讨论一位朋友的创业历程时使用过“奇蹇”这个词,来形容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寻常的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奇蹇”:
岁月如梭,奇蹇伴我行, 风雨兼程,不改初衷情。
在视觉上,“奇蹇”可能让人联想到崎岖的山路或波涛汹涌的海面;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风雨交加的声音或沉重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erplexity”或“adversity”,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奇蹇”,因为后者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含义。
“奇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困难,还强调了这种困难的不寻常和命运的安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2.
【蹇】
(形声。从足,寒省声。本义:跛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蹇,跛也。 、 《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 、 《楚辞·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 、 《史记·晋世家》-郤克偻,而鲁使蹇。 、 马中锡《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红装而蹇者。
【组词】
蹇兔、 蹇驴、 蹇人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