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9:25
词汇“养汉”在中文语境中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女性与非婚配的男性保持不正当的性关系,尤其是指已婚女性与丈夫以外的男性发生关系。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较少,因为它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和性别歧视色彩。
“养汉”字面意思是指供养男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特指女性供养情夫,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忠。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冲突或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口语中,尤其是在一些保守的社区或家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责或批评某人的行为。
同义词:包养、情夫 反义词:忠诚、贞洁
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贞操的重视和控制。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都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贞操被视为极其重要的道德标准。因此,“养汉”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严格监控和期望。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羞耻、愤怒或厌恶。它也可能引发对性别不平等和道德双重标准的讨论。
由于这个词汇的敏感性和贬义性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讨论社会道德或性别问题时。
在文学创作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或社会矛盾,例如在一部探讨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小说中。
由于这个词汇的敏感性,很难找到直接相关的视觉或听觉材料。但它可能与一些描绘道德冲突或家庭破裂的影视作品有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存在,但其使用和接受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更加强调个人选择和隐私权。
“养汉”这个词汇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严格规范和道德评判。在现代社会,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个词汇的使用和接受度都有所下降。了解这个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和性别观念的发展。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汉】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引证】
《说文》-汉,汉水也。上流曰漾。 、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 、 、 《资治通鉴》-收众汉南。
【组词】
汉女、 汉津、 汉阴、 汉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