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8:49
“下断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做出判断或发表结论。它通常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表示对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给出明确的评价或意见。
“下断语”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词源较为传统,没有特别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正式和严肃的语境中仍然保持其重要性。
在**文化中,“下断语”常常与权威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因为做出判断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下断语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有见识和权威的。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权威的,联想到了法官、教授等在专业领域中做出权威判断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学术讨论中使用过“下断语”这个词汇,当时我们需要对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做出最终的判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下断语,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我联想到法官在法庭上敲锤的场景;听觉上,我联想到严肃的演讲或辩论中,权威人士发表结论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a judgment”或“render a verdict”,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下断语”相似。
“下断语”是一个在正式和严肃场合中常用的词汇,它体现了做出判断的权威性和责任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3.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
1. 【下断】 语其友;不以语人
2. 【下断语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