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52
词汇“下方”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某个参考点或物体之下的位置。它通常用来描述空间关系,表示某物位于另一物的下面或较低的位置。
“下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下”和“方”组成,表示向下的方向或位置。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一直用于描述空间关系,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下方”可能带有负面或低下的含义,如在社会等级中,较低的位置可能象征着较低的地位或权力。然而,在其他语境中,它可能仅表示物理位置。
“下方”可能让人联想到隐藏、秘密或深邃的感觉。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安全感或神秘感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下方”来指示物品的存放位置,如将鞋子放在鞋柜的下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湖面下方,银色的波纹轻轻摇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森林的下方,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下方”可以对应为“below”或“beneath”,在用法和含义上相似,但“beneath”更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
“下方”是一个描述空间位置的基本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空间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