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47
信封:信封是一种用于装载信件或其他小型文件的纸质或塑料制品,通常具有封闭功能,以保护其内容物的隐私和安全。
信封一词源自中古英语“envelup”,意为“包裹”,后来演变为现代英语的“envelope”。在汉语中,信封一词的使用历史悠久,最初可能指代任何形式的包裹,后来特指用于邮寄信件的纸质封套。
在数字化通讯普及之前,信封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承载着文字信息,还常常带有寄信人的情感和期待。在某些文化中,信封还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婚礼请柬的信封可能装饰精美,以示庄重。
信封常让我联想到等待和期待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未拆封的信件,它们可能包含着重要的消息或深情的问候。
我记得小时候,收到远方亲戚寄来的信封总是特别兴奋,那是一种无法用电子邮件替代的情感体验。
在诗歌中,信封可以象征秘密或未说出口的话语:
“在那沉默的信封里, 藏着未曾启齿的诗篇, 等待着风的轻吻, 揭开那层**的纸面。”
看到信封,我常会联想到拆信时的轻微沙沙声,以及信纸展开时的平滑触感。
在不同语言中,信封的词汇和使用*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envelope”和法语中的“enveloppe”基本对应,但在某些文化中,信封的设计和用途可能更加多样化。
信封作为一个简单的物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词汇,也是一个能够激发想象和情感的符号。通过对信封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