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4:3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34:26
“一封”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封信件,尤其是在书面语中。它可以指代一封具体的信,也可以泛指信件这一形式。
“一封”中的“封”字最初指的是封闭、封装的动作,后来引申为封装好的物品,特别是信件。在古代,信件常常用封泥封口,因此“封”字与信件的关联逐渐形成。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是重要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年代。因此,“一封”常常带有情感和文化的厚重感。
“一封”常常让人联想到等待、期待和情感的交流。它可能唤起对过去书信时代的怀旧情感,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取代了传统书信,但“一封”仍然在某些特殊场合被使用,如写给亲友的手写信件,或是正式的书面文件。
在诗歌中,“一封”可以被用来象征情感的传递,如:
一封未寄出的信,
藏着千言万语,
在时光的角落里,
静静等待着归期。
在英语中,“一封”可以对应为“a letter”,但在不同文化中,信件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手写信件仍然被视为一种特别的礼物。
“一封”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尽管书信的使用频率降低,但“一封”仍然在某些场合保留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