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6:15
泥菩萨过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泥塑的菩萨过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身难保,处境非常危险,无法帮助他人。它强调的是一种自顾不暇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主角在困境中挣扎,无法分身帮助他人的情景。在口语中,人们常用它来表达自己处境艰难,无法顾及他人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方在处理自身问题时,无法同时应对其他事务。
同义词:自身难保、自顾不暇、自救不暇 反义词:助人为乐、慷慨解囊、雪中送炭
同义词在表达上与“泥菩萨过江”相似,都强调了无法帮助他人的状态。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即愿意并能够帮助他人。
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菩萨的信仰和尊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固定为形容自身难保的状态。
在**文化中,菩萨通常被视为慈悲和救赎的象征。因此,用“泥菩萨过江”来形容自身难保时,有一种讽刺和无奈的意味,即连菩萨都无法自救,何况是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挣扎,无法自拔的情景,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分身帮助他人的情况。例如,当工作压力巨大,无法照顾家庭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泥菩萨过江,水波不惊, 自身难保,何谈救星。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泥塑的菩萨在汹涌的江水中挣扎,无法保持平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以及泥塑破碎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busy fighting my own battles to help you”,意思相近,但缺乏“泥菩萨过江”那种文化和**的深度。
“泥菩萨过江”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还蕴含了文化和*的意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你这样做是~——自身难保。
1.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2.
【菩】
菩提(音译):意为正觉。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引证】
《广韵》-菩,梵言菩提,汉言王道。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亦指树名,即菩提树。
3. 【萨】 姓。明有萨琦。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5.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