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8:38
“入室昇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进入室内并登上厅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艺达到了高深的境界,类似于“登堂入室”或“登峰造极”。
在文学作品中,“入室昇堂”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的造诣深厚,达到了顶尖水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艺术、武术等,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入室昇堂”源自古代**,当时的房屋结构中,进入室内并登上厅堂是一个重要的礼仪行为,象征着地位的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艺的提升。
在**传统文化中,学问和技艺的高深被视为一种尊贵的成就。因此,“入室昇堂”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成就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艺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尊敬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数学领域的造诣已经入室昇堂,他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文字如入室昇堂,每一句都充满智慧的光芒。”
想象一位学者在古代的书房中,缓缓登上厅堂,四周是古朴的书架和泛黄的书籍,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ach the pinnacle”或“attain mastery”,都表达了达到最高境界的意思。
“入室昇堂”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高深造诣的词汇,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艺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卓越,尊重他人的成就。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
3. 【昇】 ③。
4.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