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02
“戴霜履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头上戴着霜,脚下踏着冰。这个成语形容环境极其寒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它通常用来比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工作或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戴霜履冰”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天气或艰苦环境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气候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工作环境。
同义词:
反义词:
“戴霜履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极端天气和艰苦生活的直观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形容极端的寒冷环境和在这种环境中的坚韧精神。
在文化中,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被视为美德。因此,“戴霜履冰”这个成语在强调这些品质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环境中依然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令人感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寒冷的冬天早起工作的情况。那时,我常常用“戴霜履冰”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寒风中,我戴霜履冰,
心怀希望,步履不停。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雪地中行走,头上覆盖着霜,脚下踏着冰。听觉上,可能是寒风呼啸的声音,或者是踩在雪地上的嘎吱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dure the harshest conditions”或“brave the elements”,但它们没有“戴霜履冰”这样具体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戴霜履冰”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极端的寒冷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努力。
1.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