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0:24
“乘车戴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乘坐马车时戴着斗笠。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保持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乘车戴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乘车戴笠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代表着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价值观。这种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尤为推崇,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它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讨论传统文化时,会经常遇到这个成语,它让我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隐士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山间隐士,乘车戴笠,
不问世事,心自宁静。
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在山间小道上,乘坐着简朴的马车,头戴斗笠,四周是青山绿水,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如“简单生活”、“朴素无华”等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乘车戴笠”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但它所蕴含的朴素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推崇的。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并希望在现代生活中也能保持一种简单、朴素的心态。
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昔楚人始交,必有~不忘相揖之誓,诚以为富贵不相忘之难也。
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还是不望这贫贱之交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3.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4.
【笠】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同本义,也叫“斗笠”。
【引证】
《说文》-笠,簦无柄也。 、 《广雅》-簦谓之笠。 、 《诗·小雅·无羊》-何蓑何笠。 、 《诗·小雅·都人士》-台笠缁撮。
【组词】
笠子、 笠蓑、 笠毂、 笠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