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8:29
“严霜烈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严霜”和“烈日”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严寒的霜冻和酷热的阳光。基本含义是指极端的天气条件,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条件的极端恶劣。
“严霜烈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严霜”和“烈日”两个自然现象的描述词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严霜和烈日分别代表极端的寒冷和炎热,常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极端困难或挑战。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联想,让人想到极端的天气条件,从而产生一种坚韧和不屈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个极端环境或挑战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在描述一次艰难的徒步旅行或工作挑战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严霜烈日下,我心如铁,不屈不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严霜覆盖的大地,或是烈日下干裂的土地。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或激烈的音乐,以匹配这种极端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rsh winter and scorching summer”,但缺乏像“严霜烈日”这样的简洁和形象。
“严霜烈日”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极端的自然现象,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极端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简洁而生动地传达复杂的情况和情感。
1.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3.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