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2:55
对偶婚是指一种婚姻形式,其中两个或多个家庭之间建立长期的婚姻联盟,通常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结婚,以加强家族间的联系和合作。这种婚姻形式在某些传统社会中被视为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对偶婚可能被用来描绘特定文化或历史时期的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同义词:联姻、家族婚姻、交叉婚姻 反义词:个体婚姻、自由恋爱婚姻
对偶婚这个词汇可能源自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用以描述特定社会结构中的婚姻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可能随着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变化而演变。
在某些文化中,对偶婚被视为一种策略,用以加强家族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盟。这种婚姻形式可能与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紧密相关。
对偶婚可能引起对传统、家族责任和牺牲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思考个人自由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平衡。
在个人生活中,对偶婚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社区或家族中,这种婚姻形式可能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重视家族传统的环境中。
在诗歌中,对偶婚可以被用来象征两个灵魂或思想的紧密结合,或者在故事中描绘复杂的家族关系和政治斗争。
对偶婚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的婚礼仪式、家族聚会和历史剧中的场景,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艺术和音乐来表达。
在不同文化中,对偶婚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例如,在某些非洲和亚洲社会中,这种婚姻形式可能更为常见,而在西方社会中则较为罕见。
对偶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家族、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婚姻和家族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特定社会现象。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3.
【婚】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妻之家。
【引证】
《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