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3:50
对口疽(对口疽)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皮肤病,通常发生在人体的对称部位,如面部、颈部等。这种病症的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对称性的溃疡或疽疮,可能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等因素引起的。
在中医专业领域中,“对口疽”是一个常见的诊断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皮肤病症状。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对称性的破坏或不和谐。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中医或皮肤病时。
同义词:对称性溃疡、对称性疽疮 反义词:非对称性溃疡(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可以从对称性的对立面来考虑)
“对口疽”这个词汇源自中医学,其字面意思是指“对称的疽疮”。在中医理论中,疽疮通常与体内的湿热、毒邪有关,而“对口”强调了这种病症的对称性特征。
在**传统文化中,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口疽”作为中医术语,反映了中医对疾病特征的细致观察和独特理解。
提到“对口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疾病、痛苦和治疗。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医学上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医学讨论或健康咨询中。例如,当有人面部出现对称性皮肤病时,医生可能会使用这个术语进行诊断。
在诗歌中,可以将“对口疽”比喻为生活中的对称性问题,如:
生活如镜,映出对口疽, 对称之美,却藏痛苦之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对称性的皮肤病变,如面部两侧的红斑或溃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生在诊断时的专业术语和严肃语气。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对口疽”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描述对称性皮肤病的术语。例如,在西方医学中,可能会使用“symmetric skin lesions”来描述类似的情况。
“对口疽”作为一个中医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医学领域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应用。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文化和医学知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术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疽】
中医指一种毒疮
【组词】
疽疣、 疽食、 疽肠、 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