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8:58
“对不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表达歉意或请求原谅。它通常用于承认错误、过失或给他人带来不便时,作为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对不起”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是“对...不起”,即对某事或某人表示歉意。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不起”已成为最常用的道歉词汇。
在**文化中,礼貌和谦逊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对不起”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用于道歉,还用于表达尊重和避免冲突。
“对不起”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承认错误或过失。然而,它也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缓解紧张关系或重建信任。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误解了朋友的意图而说了一些伤人的话,事后我真诚地向她说了“对不起”,我们最终和解了。
在诗歌中,“对不起”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情感层次:
在月光下,我轻声说,对不起,
为那些无意中伤害的言语,
愿时间能抚平所有的痕迹,
让我们的心再次靠近。
想象一个场景:两个人在雨中相遇,其中一人低头轻声说“对不起”,雨滴和柔和的背景音乐增强了这一情感表达的深度。
在英语中,“对不起”通常对应“I'm sorry”或“Excuse me”。在日语中,“对不起”可能对应“ごめんなさい”(Gomen nasai),在法语中则是“Je suis désolé”(男性)或“Je suis désolée”(女性)。
“对不起”是一个简单但强大的词汇,它不仅用于表达歉意,还用于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对不起”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我关上窗子,你不反对吧?。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