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30
“仰承鼻息”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依赖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完全依赖他人,没有自主权,只能顺从他人的意愿行事。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关系中处于非常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仰承鼻息”常用来描绘那些在权力、地位或经济上完全依赖他人的人物形象,强调他们的无助和被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某些团体或个人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
同义词中,“依赖”和“依附”更侧重于心理或情感上的依靠,而“附庸”和“顺从”则更强调在权力或地位上的从属关系。反义词则强调个体或集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仰承鼻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人类生理行为的比喻。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的价值观并不突出,因此在描述人际关系时,“仰承鼻息”这样的词汇较为常见。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社会关系(如职场、政治)时,仍然有效。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平等和被动的关系。联想可能包括对权力滥用、不公正待遇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权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在某种关系中保持独立性的情况,避免成为“仰承鼻息”的一方。例如,在职场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盲目追随他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不再仰承他人的鼻息,我独自走在自由的风中。”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弱小的人站在一个强大的人旁边,显得无助和依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压抑的音乐,反映出这种关系的沉重和不自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 at someone's mercy”,意思是在某人的掌控之下,完全依赖对方的仁慈或意愿。这个表达也强调了依赖性和被动性,但具体语境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仰承鼻息”这个词汇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依赖性和被动性,也反映了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奈员逆受制于绍深,事事~,适值绍深妻死,遂把宣娇再嫁绍深。
2.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3.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