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3:48
词汇“仰息他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仰”和“息”两个字组成,可能意味着依赖或仰赖他人以获得休息或支持。由于这个词汇并不标准,我将基于这个假设进行分析。
“仰息他人”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依赖他人以获得休息或支持。这里的“仰”通常表示仰望、依赖,而“息”则指休息、停歇。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困境中寻求他人的帮助或支持。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可能会强调某人在某个时刻极度依赖他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讨论人际关系或团队合作时。
由于“仰息他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如果我们将其拆分为“仰”和“息”,我们可以看到“仰”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仰望或依赖,而“息”则指休息或停止。
在强调个人独立和自强的文化中,使用“仰息他人”可能会带有负面含义,暗示某人缺乏独立性。然而,在需要团队合作和互助的社会环境中,这个词汇可能被视为正常甚至是必要的。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脆弱、需要帮助的情境,可能会引起同情或理解,但也可能被视为软弱或无能的标志。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某些时刻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比如在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人更加理解和珍惜他人的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仰息他人”来表达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情感: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仰息他人的温暖,
借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音乐,传达出寻求安慰和帮助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上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rely on others”或“depend on others”。
“仰息他人”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传达了在特定情境下依赖他人的必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3.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