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9:47
“仰人鼻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依赖他人的呼吸生存,比喻依赖他人,没有自主权,生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关系或环境中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仰人鼻息”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悲惨境遇或无奈处境,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权力结构或社会依赖关系。
同义词中,“依赖”强调对他人支持的持续需要,“附庸”和“从属”更多用于政治或组织关系中,“受制于人”则强调被他人控制的状态。反义词则强调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
“仰人鼻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依赖状态的生动比喻。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描述依赖关系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独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仰人鼻息”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我主张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力、被动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在权力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依赖他人帮助的情况,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感到不安和渴望独立。例如,在职场中,如果总是需要依赖上司的决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限。
在诗歌中,可以将“仰人鼻息”融入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的表达中:
我愿如风自由, 不仰人鼻息, 独立天地间, 心随云飘逸。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弱小的个体在强大的阴影下挣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象征着依赖和压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e at someone's mercy”或“depend on someone's goodwill”,都表达了类似的依赖和无自主权的概念。
“仰人鼻息”这个成语在描述依赖关系和无自主权的状态时非常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可以增强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百年梦,国势弱,叹蹉跎。~,奴才思想奈天何!
东汉末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很多郡县纷纷响应,冀州牧韩馥看到袁绍的强大十分不安,就克扣他的军粮。袁绍派公孙瓒发兵威胁冀州,派高干去游说韩馥。韩馥不听谋士的意见,就把冀州让给这个仰他鼻息的袁绍,最终被逼自杀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