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4:18
“戒奢以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戒除奢侈来实行节俭。这个成语强调在生活和消费中避免过度奢华,转而追求简单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生活态度或行为准则,如在古代诗词或散文中,作者可能用它来赞美某人的简朴生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劝告他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过更加节俭的生活。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消费行为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同义词“节衣缩食”强调在衣食上的节约,而“勤俭节约”则更广泛地涵盖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节约行为。反义词“铺张浪费”和“奢侈无度”则分别描述了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的行为。
“戒奢以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节俭和克制是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指导人们生活的一种准则。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戒奢以俭”的理念更加受到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理性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种成熟和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遵循“戒奢以俭”的原则,比如在购物时避免冲动消费,选择实用而非仅仅外观吸引的物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戒奢以俭,心如止水,简朴生活,岁月静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简单而整洁的房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朴素的家具上,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戒奢以俭”的生活理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live simply”或“minimalism”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倡导简单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戒奢以俭”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智慧。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应忘记节俭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指导,帮助我形成更加理性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奢】
姓
【引证】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