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2:15
戒坛:字面意思是指中用于举行受戒仪式的场所。在传统中,戒坛是僧侣或信徒接受戒律、进行修行的重要地点。
戒坛一词源自传统,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在**的传播和发展,戒坛的概念和实践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文化中,戒坛是实践的核心部分,象征着信仰和修行的开始。在社会背景中,戒坛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仪式的尊重。
戒坛给人以庄严、神圣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净化心灵、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它激发人们对内在修行的思考和对**仪式的敬畏。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亲眼目睹戒坛的庄严仪式,那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让我对文化和精神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戒坛比喻为心灵的净化之地:
在戒坛的静谧中, 心灵如莲花般绽放, 洗净尘世的尘埃, 迎接内心的光明。
戒坛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古老的寺庙、庄严的佛像和宁静的氛围。听觉联想可能是僧侣诵经的声音和钟声的回响。
在其他**或文化中,类似的场所可能被称为“圣坛”或“祭坛”,但它们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戒坛作为*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不仅是一个物理场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激发我对精神生活的探索和思考。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