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9:30
词汇“戒命”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或法律领域。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戒命”字面意思是指必须遵守的戒律或命令。它通常指的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或教义,要求人们遵守特定的行为准则。
“戒命”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戒”意味着预防、禁止,“命”意味着命令或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有了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某些文化中,“戒命”可能与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紧密相关,它代表了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约束。
对于一些人来说,“戒命”可能带来一种责任感或约束感,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象征着秩序和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戒命”,比如家庭规则、学校规章或工作守则。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戒命”来表达对传统和秩序的尊重:
在古老的戒命下,
我们学会了敬畏与尊重,
每一道规则,
都是时间的见证。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绕着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戒命”,背景音乐可能是庄严的**音乐,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和神圣。
在不同的文化中,“戒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十诫”是教的重要戒命,而在东方文化中,的“五戒”也同样重要。
通过对“戒命”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法律还是日常生活中,“戒命”都是维护秩序和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戒命”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