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9:32
“悖异”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悖”和“异”两个字组成。其中,“悖”表示违背、不合常理,“异”表示不同、异常。结合起来,“悖异”指的是违背常规、不合逻辑或异常奇特的状态或现象。
“悖异”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悖”和“异”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且含义相对固定。随着语言的发展,“悖异”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违背常规的现象。
在文化中,“悖异”常常与神秘、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神话中的悖异生物或悖异。在现代社会,“悖异”也可能用来形容科技或社会现象中的异常情况。
“悖异”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不可思议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未知和探索。它激发人们对异常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些悖异的**,比如某个朋友的行为突然变得异常,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悖异”这个词很好地描述了这种状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悖异”:
月光下的影子,悖异而长,
在寂静的夜里,独自彷徨。
“悖异”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抽象或超现实的视觉艺术作品,如达利的画作。在音乐中,某些实验性的音乐风格可能带有悖异的特质。
在英语中,“悖异”可以对应为“paradoxical”或“bizarr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悖异”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很好地描述那些违背常规、不合逻辑的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悖异”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悖】
(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名》。注:“违也。”-悖其所辞。 、 《礼记·月令》。注:“犹逆也。”-毋悖于时。 、 《韩非子·定法》-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组词】
悖言、 悖暴、 并行不悖
2.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