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29
失学:指因各种原因,如经济困难、家庭问题、健康问题等,导致个体无法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状态。
失学一词由“失”和“学”组成,其中“失”表示失去,“学”表示学*。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频率有所变化,特别是在讨论教育公平和社会问题时。
在**,失学问题与教育公平紧密相关。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来减少失学现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失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外部原因而无法实现教育梦想的孩子们,引发对社会不公和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后来通过社会援助和自己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学业。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失学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学”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中:
在贫瘠的土地上,
失学的孩子们,
梦想被风沙掩埋,
希望在远方呼唤。
视觉联想:一幅描绘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学*的画面,背景是破旧的教室和渴望知识的眼神。 听觉联想:一首关于失学儿童的歌曲,旋律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不同文化中,失学问题都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例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失学率较高,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
失学这个词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教育问题。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