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1:47
词汇“农籍”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词汇,主要在中国使用,涉及到农业户籍制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农籍”进行深入分析:
“农籍”字面意思是指与农业相关的户籍,即农村户籍。在中国,户籍制度将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农籍)和非农业户口(非农籍),这种区分在历史上对个人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农籍”一词源于中国的户籍制度,该制度起源于古代,旨在管理人口和征税。随着时间的推移,户籍制度逐渐形成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这种区分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尤为明显。
在中国,农籍与非农籍的区分反映了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机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这种区分正在逐渐减弱。
对于许多人来说,“农籍”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曾经意味着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有限的发展机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正在改变。
在中国,许多家庭因为户籍问题而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挑战。例如,农籍的孩子在城市上学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额外的努力和资源。
在诗歌中,“农籍”可以用来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怀念或对户籍制度不公的批判:
农籍的孩子,梦在城市边缘, 户籍的墙,隔断了希望的线。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农村孩子在田野中奔跑,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和金黄的麦田,这幅画面可以唤起对农籍生活的联想。
在其他国家,可能没有与“农籍”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户籍制度的形式和影响各不相同。
“农籍”是一个反映中国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户籍制度,还触及到城乡差异、社会公平等深层次问题。了解和分析“农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