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38:12
劝哄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劝”和“哄”。其中,“劝”意味着说服或鼓励某人做某事,而“哄”则通常指用温和的话语或行为来安慰或使某人高兴。结合起来,“劝哄”通常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说服或安慰某人,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
“劝”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劝说、鼓励。“哄”字则源于古代的“哄堂大笑”,后引申为用言语或行为使人心安或高兴。两个字的结合,体现了汉语中词汇组合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在**文化中,“劝哄”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和“以柔克刚”的理念,强调通过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冲突。
“劝哄”给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联想到家庭和睦、朋友间的支持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劝哄”来安慰情绪低落的朋友,或说服家人接受我的建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轻声劝哄,星辰也倾听我的温柔。”
想象一个温暖的夜晚,一位母亲轻声细语地劝哄孩子入睡,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
在英语中,“劝哄”可以对应为“cajole”或“coax”,虽然意思相近,但“劝哄”更强调温和和耐心。
“劝哄”是一个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劝哄”有助于提升沟通的艺术性和效果。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哄】
吵闹;喧嚣。
【引证】
《说文》-鬨,斗也。从门,共声。 、 《孟子》-邹与鲁鬨。
【组词】
哄堂、 哄然、 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