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9:28
“信言”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真实可信的言辞,即说话内容真实、可靠,不含有虚假或误导的成分。在汉语中,“信”通常指信任、真实,而“言”则指言语、话语。因此,“信言”强调的是言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信言”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对言语真实性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强调言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信言”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信言”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诚实、可靠和信任。它鼓励人们在交流中保持真实,避免欺骗和误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判断他人言语真实性的情况。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对方的信言直接影响我对合作的信任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信言”来强调诗人的真诚和坦率:
信言如泉水,清澈见底心。
句句皆真实,字字透真情。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众人面前坦诚地说话,周围的人认真倾听,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信言”的力量和重要性。
在英语中,“信言”可以对应为“truthful speech”或“honest words”,强调的是言语的真实性和诚实性。
“信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交流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通过学和使用“信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