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24
词汇“校勇”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校勇”这一词汇的分析:
“校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学校中的勇敢”或“学校的勇气”。其中,“校”指的是学校,“勇”指的是勇敢、勇气。
由于“校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学校中的学生或教师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行为。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教育或军事背景下。
由于“校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校”和“勇”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校勇”可能被用来强调学校教育中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
“校勇”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校中的英雄事迹,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坚持的正面情感。
由于“校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校勇”来描绘学校中的勇敢场景:
晨曦中的校勇,
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
不畏风浪,不惧挑战,
只为心中的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学校学生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行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如《勇敢的心》。
由于“校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school bravery”或“academic courage”。
“校勇”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学校教育中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特定情境下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