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25
法定保险是指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要求特定范围内的个人或组织必须参加的保险。这种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在特定风险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来减轻损失。
在专业领域,如法律、保险业,法定保险是一个常用词汇,用于区分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讨论社会保险、交通保险等话题时提及。
法定保险一词源于法律(法定的)和保险(保险的)两个概念的结合。随着社会对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法定保险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并规范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法定保险的种类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国家可能强制要求健康保险,而其他国家则可能更侧重于车辆保险。
法定保险通常给人以安全感和责任感,因为它涉及到个人和集体的利益保护。然而,也可能引发对政府干预和个人自由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法定保险如车辆保险、健康保险等,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例如,每次购买新车时,都必须考虑法定保险的购买。
在诗歌中,可以将法定保险比喻为社会的守护神,默默守护着每一个成员的安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家庭在购买新车后,前往保险公司办理法定保险,画面中充满了对未来安全出行的期待和安心。
在不同国家,法定保险的种类和要求各异。例如,欧洲国家普遍要求高额的健康保险,而美国则更多依赖私人保险市场。
法定保险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保护个人免受意外损失,也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的内容。
1.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3.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4.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