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6:02
“丢卒保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象棋的术语,字面意思是牺牲一个小卒来保护更重要的大车。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时刻为了保全大局或更重要的部分,不得不牺牲次要的部分或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战略决策或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权衡和选择。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管理或军事战略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描述策略性的牺牲。
“丢卒保车”直接来源于象棋的战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战术概念被引申为生活中的策略和决策。在文化中,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在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局为重”和“牺牲小我”的价值观。在社会决策和个体生活中,这种为了长远利益而做出暂时牺牲的思维方式被广泛认可。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激发对策略和智慧的赞赏。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战场上的策略家或商界中的精明决策者。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遇到需要在职业发展或人际关系中做出类似“丢卒保车”的决策,比如为了长远职业规划而暂时放弃某些短期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棋盘上,我们有时必须丢卒保车,牺牲短暂的欢愉,换取未来的安宁。”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象棋棋盘上的棋子移动,特别是卒和车的位置变化。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棋子移动的声音,或是战略讨论中的低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cutting your losses”或“sacrificing the pawn to save the queen”来表达,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为了更大利益而做出牺牲的策略。
“丢卒保车”这个成语在*语言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策略描述,也反映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决策和策略。
为了堵江救旱,我们是会损失一些,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就叫做‘丢卒保车’。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
1.
【丢】
遗留。
【引证】
《儒林外史》-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
2.
【卒】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
3.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4.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