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56
词汇“依丱附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综合来看,“依丱附木”可能指的是依赖于弱小或不成熟的状态,同时依附于坚实稳定的事物。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具体的语境使用。如果强行应用,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弱小状态下依赖于更强大的支持。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例句为虚构: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化或方言中的词汇,未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用来形容弱小依附于强大。
该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依赖的情感,联想到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情景。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方言表达中会遇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用来形容主角在困境中的依赖状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弱小的身影依附在一棵大树上;结合音乐,可能是一首柔和而带有忧伤旋律的曲子。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跨文化比较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某些方言或特定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
“依丱附木”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丱】 形容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3.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
4.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