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6:16
拔取:字面意思是从某个地方或物体中抽出、取出。基本含义包括用力拉出或选择性地取出某物。
“拔取”由“拔”和“取”两个字组成,“拔”字古汉语中已有,意为用力拉出,“取”字意为取得、拿取。两者结合,形成了“拔取”这一复合词,其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拔取”常与英雄主义和勇气联系在一起,如亚瑟王拔取石中剑的故事。在现代社会,“拔取”也常用于描述医疗操作,如拔牙,这反映了科技和医学的发展。
“拔取”一词常带有一种力量感和决心,让人联想到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场景。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有一次需要拔取卡在自行车链条中的小石子,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拔取”来创造一种英雄主义的氛围:
在晨曦的光辉中,
他拔取了那把古老的剑,
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无尽的希望。
在英语中,“拔取”可以对应为“pull out”或“extract”,前者更口语化,后者更专业。在不同文化中,拔取的动作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拔取”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领域。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动作,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拔取”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