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0:53
词汇“减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减”通常指减少或降低,“竭”则意味着用尽或耗尽。结合起来,“减竭”可以理解为逐渐减少直至耗尽的过程。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进行。
“减竭”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种资源、能量或状态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
在文学作品中,“减竭”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精力、情感或物质的逐渐消耗。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生态学,它可能用来描述资源的枯竭或经济的衰退。
由于“减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减”和“竭”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讨论中,“减竭”可能被用来强调资源有限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减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疲惫、枯竭和无力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减竭”来形容自己的精力或情绪状态,例如在长时间工作后感到精力减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减竭”来描绘一个逐渐凋零的景象:
秋风起,叶减竭,
枯黄一片,落满街。
视觉上,“减竭”可能让人联想到枯萎的植物、干涸的河流;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或是逐渐减弱的声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可以通过组合词或短语来表达,如英语中的“exhaustion”或“depletion”。
“减竭”作为一个描述逐渐消耗过程的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够准确传达一种状态的变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和理解深度。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